前几日写了一篇两年时间一万乞丐淮军蜕变为八万重装精锐,李鸿章是如何做到的?的文章,重点介绍了李鸿章淮军的组建情况,有读者提出要求,让御史再写一篇左宗棠楚军的建立过程,以及和湘军、淮军的不同之处。本期内容就来聊一聊楚军。
左宗棠名声在外苦于没有名份
湘军中,真正能被称为“大佬”的人物屈指可数。如果曾国藩位居首位,那么胡林翼和左宗棠则并列第二,他们的资历与威望都远超后来的李鸿章。
左宗棠的个人经历相较于曾、胡、李三人要更为波折。在功名方面,他的科举生涯并不顺利,仅获得了一次举人的资格(而其他三位则皆是翰林出身),这使得左宗棠在40岁之前始终未能有所成就。
左宗棠能够发挥才能是在咸丰三年,他加入了湖南巡抚张亮基的幕府,之后又在继任的巡抚骆秉章手下工作。在这个时期,湘军正在组建中。虽然左宗棠身为幕僚,但实际上掌握着“二巡抚”的军政大权。在他的策划下,湖南成为了湘军的重要基地及后勤中心。
咸丰九年,左宗棠因涉及樊燮的京控案而被迫离开骆秉章的幕府,遭到官文等满洲贵族的排挤,还险些丧命。
时势造就英雄,咸丰十年太平军攻陷江南大营,长江以南清军消失无踪。湘军成为朝廷镇压太平天国的重要力量。左宗棠以四品京卿的身份被任命为两江总督曾国藩的助手,这也是他首次获得官方认可。
左宗棠的个人才干受到广泛认可。在咸丰十一年,浙江杭州沦陷后,曾国藩推荐他担任浙江巡抚,负责率军入浙镇压太平军。短短一年内,他从四品京卿虚衔跃升为一位显赫的地方首长。
楚军的建立和左宗棠个人势力的崛起
早在咸丰十年,左宗棠在襄办军务时自发招募了一支部队,这支军队被称为楚军,人数不多,仅有五千多人。后来升任浙江巡抚后,他便积极投入江浙地区的事务,使得这支军队不断壮大。
在同一时期,李鸿章的淮军在上海逐步扩展,仅用不到两年的时间,其人数便已经增至八万人。此外,由于依托上海强大的经济基础,淮军获取了大量西方武器装备,成为仅次于湘军的第二大有力部队。
与李鸿章不同,左宗棠接管的浙江大部分地区已经沦陷。尽管宁波和上海一样都是全国知名的商业城市,但它们在地位、作用、进出口贸易及工业规模上都远不如上海。
关键在于左宗棠长期驻扎于皖南、赣东北和浙江西部,与宁波有着相当的距离。这意味着,左宗棠无法像李鸿章那样从宁波获取财政支援,因此,从客观条件来看,显然左宗棠不如李鸿章。
从个人条件来看,左宗棠的优势明显优于李鸿章。他长期主管湖南的军事和政治事务,在湘军中拥有显著的地位与影响力。许多湘军将领,尤其是那些未能获得曾国藩信任和重用的人,更倾向于为左宗棠效力。
最具代表性的是湘军老营的王鑫部队。王鑫在湘军成立时是核心成员,战斗力极为强劲。但由于其性格孤傲,与曾国藩的建军理念存在矛盾。在岳州之战失利后,王鑫的部队几乎全部灭亡,被曾国藩毫不留情地抛弃。
左宗棠眼光独到,敏锐地发现了王鑫的军事才华。在上报湘潭大捷时,他私下将王鑫的战功添入报告,这一举动让身处困境中的王鑫松了一口气。
不久之后,左宗棠指示王鑫招募乡勇前往湖南参战,人数逐渐增加至三千多人。王鑫对左宗棠怀有深厚的感激之情,他们后来还成为了亲家,使得两人的关系更加牢固。
王鑫因伤去世后,他的下属成为了左宗棠楚军的直接指挥,这支精锐部队后来由王鑫的两个兄弟,王开琳和王开化负责统领。
刘典和杨昌濬在湘军中也是难得的优秀人才,但他们同样未能施展抱负。此外,原王鑫军的张声恒、杂牌湘军的崔大光、罗近秋等人都不是曾国藩麾下的人物,后来也被左宗棠招揽入帐。
左宗棠个人势力的崛起,明显体现了他与曾国藩适度划清界限。相较于淮军,楚军在后来的发展中受到曾国藩的约束更少。
楚军的扩编和特点
李鸿章在组建淮军时,曾国藩作为他的支持者,给予了不少帮助,从湘军的编制中划拨了若干营以作为淮军的核心力量。
左宗棠的楚军未获得曾国藩的支持,凭借与王鑫的特殊关系,他以王鑫的旧部为核心,建立了一支区别于曾国藩嫡系部队且由他完全掌控的新军。
在同治元年和同治二年,随着浙江的逐步收复,楚军也在不断扩充。左宗棠采取稳健策略,一方面从其他省份调集力量,包括蒋益澧和刘培元两个部队。蒋益澧曾驻扎于广西,而刘军则来自湖南,合计超过一万三千人。
其次对原有部队进行了扩充,比如张声恒最初仅有一营,后来增至三千人;而刘典和王文瑞的军队也扩展到了超过一万一千人,同治三年该部又招募了三千士兵。
第三是整合杂牌军和太平军投降的士兵,例如王德榜领导的江西杂牌湘军,差点被曾国藩解散,最终被左宗棠接纳。此外,从浙江和福建原有的绿营军中,也选拔了一部分年轻壮丁入伍。
攻占杭州后,左宗棠重新招募了太平军的蔡元隆、何培章、邓光明等人,经过整顿,到同治三年时楚军的人数已增至六万人。
楚军的特点在前面已经简单提及,最显著的是招募了与曾国藩关系不佳、存在矛盾或有敌对情绪的原湘军将领。这些人和曾国藩关系远疏,而左宗棠则对他们有重塑之恩,并通过这种联系来控制楚军。
如果淮军可以被视作湘军的旁系部队,那么楚军实际上已基本脱离了湘军的影响,不再受曾国藩的控制。虽然左宗棠是湘军的一位元老,且其军事指挥官也多源于湘军,但人们仍然习惯性地将楚军归入湘軍阵营。